• 泗县:石梁河畔的草莓咋恁红-凯发k8一触即发

    发布日期:2024-01-17 15:32 来源: 安徽日报编辑:张玉芳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村民在分拣、包装草莓。

    “草莓上市季节,整个石梁河村找不着一个闲人 。”说这话时,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许卫卫正在草莓分拣中心门口疏导交通。天黑时分,10多辆冷链运输车涌入村里,村道上堵起了车。在他身后,上百名妇女聚集在分拣中心忙着分拣草莓,连夜装上冷链车,第二天一早,冒着新鲜气的草莓便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商超。

    眼下正是草莓销售旺季,“草莓之乡”泗县墩集镇的干群们紧跟草莓的生产节奏,从早到晚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2023年4月,墩集镇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颗小草莓,蕴含着产业强镇的甜美滋味。

    以产强村 从“卖果子”到“育种苗”

    冬日暖阳,记者步入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草莓园,草莓大棚里红红粉粉的果实悬挂在绿叶间,长势旺盛。

    热情好客的莓农于敏见来了客人,转身端出一盆新摘的草莓:“这是我种的新品种‘建德红’,你们快尝尝鲜!”“好像比红颜更脆!”大伙连连称赞。

    于敏笑着说:“我试种了3亩草莓苗,看来很成功。苗子抗病性还强,不断茬,棚里面花也多、果也多,漂亮得很。”

    “经过多年栽种,本地原来的‘红颜’‘章姬’等品种不同程度出现了抗病性差、鲜果硬度低等问题,也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两年,我们陆续引进了‘红玉’‘粉玉’‘宁玉’‘建德红’等草莓新品种。”许卫卫告诉记者。

    墩集镇西傍石梁河,北临新汴河,东部南部是低矮的岗地低丘,10万亩耕地就处在岗地与滩地的过渡地带,砂礓黏土含水但不积水,是种植草莓的优质土壤。从上世纪80年代末露天种植,到现在大棚种植,30多年来,墩集草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皖北第一大草莓园区——墩集草莓产业园。草莓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生产草莓近6万吨,辐射带动草莓种植户1500多户。

    “全镇每年需要莓苗将近2亿株,过去都需要从外地购买,不仅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障。现在,新引进的品种在草莓产业园繁育展示,种植成功后再向莓农大面积推广、普及。”墩集镇党委分管农业的负责人说,该镇把补齐种苗繁育短板放在发展草莓产业的重中之重,努力解决草莓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村集体建立了连栋大棚,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安农大、杭州市农科院等进行育苗试验。去年推广自主育苗1000多亩。”许卫卫说,在村里示范带动下,于敏等莓农们也开始尝试自主育苗。全镇三分之一大棚栽上了本地苗,为农户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

    近年来,墩集镇“草莓之乡”美名远扬。墩集草莓年综合收益达15亿元。核心区石梁河村通过草莓育苗、加工等闯出了一条强村之路。“我们村集体收入去年超200万元。”许卫卫告诉记者。

    以产富农 从“窝冬打麻将”到“人人闲不住”

    草莓上市季节,尹永伟在大棚忙里忙外,见到来人,他赶忙过来打招呼。许卫卫笑着说:“别看他人长黑黑的,一年收入上百万元。”

    “我是村里第一批贷款建大棚的种植户。”尹永伟腼腆地笑笑,打开了话匣子。他和妻子原来都在北京打工,2007年听说村里动员种草莓,就想试一试。一开始,他没有把握,就叫妻子先回来,管了一亩地,结果一亩地就挣了1万块钱,尝到了种草莓的甜头。第二年,尹永伟就回到了家乡,决定贷款建钢架大棚。

    “第一批贷款20万元还是县里分管副县长特批的!”尹永伟感慨万千,“现在我们是贷款信用村,每年一到草莓栽植季,银行都会主动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只要你想干肯干,资金直接给你送上门。”

    “在墩集,草莓是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墩集镇党委分管农业负责人介绍,没有技术,镇村就把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请进村,手把手告诉莓农怎么做;没有设施,2021年来,镇里投入2000多万元修路、架电、通渠;没有销路,政府牵线搭桥引进加工和销售企业……

    尹永伟这样的种植户是最大的受益者。“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一亩草莓一年毛收入三四万元。后来又建了一个收购点。”尹永伟坦言,像他这样大规模种植草莓的,全村就有10多户。

    草莓产业用工量大,栽苗、打叶、采果、分拣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工。不光种植户,村里男女老少人人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

    下午5点,莓农们采摘完鲜果送到分拣中心,上百名村民有的分拣,有的装箱。“个小的、破皮的、长歪了的,都挑出去,留下个头均匀、体型标准的草莓装箱。”村民王大姐和记者聊着天,手里的活儿却不停,“现在正是旺季,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0点。就这分拣人手都不够,只好到外地招人。”

    皖北地区有个词儿叫“窝冬”,意思就是到了冬天,过了农忙,村里人开始聚在一处打麻将、晒太阳。“你到我们石梁河村看一看,找不到一个闲人,动动手就有钱赚,跑跑腿就有奔头。俺这里村民不用外出打工,人家还要到我们这来打工。”许卫卫说。

    吕东琪就是来村里打工的一员,“我是从山东来的,这里包吃包住,一天10个小时,收入130元到150元。我们每年都会到这边打工。”

    在墩集,草莓是致富果。仅石梁河村,就有600余户4000余人从事草莓种植,莓农户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2022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31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以产兴业 从“提篮卖”到“卖采摘”

    赶在晚饭之前,于敏将刚采摘的草莓都送到了尹盼盼的收购点。过了秤,大果18元/斤、小果14元/斤,收购点当场付了钱。“原来种了草莓要自己去找销路,现在草莓直接卖给村里收购点,只管安心种,不愁销。”于敏告诉记者,这多亏了村里的经纪人。

    除了种植大户,尹盼盼在墩集镇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草莓经纪人。最近,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才能睡。在他家的草莓收购点,莓农将草莓送来后,工人便开始筛选、分级、包装,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我这个点,每天收购草莓两三万斤,主要卖到长三角、北京、深圳等地区。”尹盼盼告诉记者,2022年收购点的草莓销售流水近3000万元,2023年达到5000万元。

    “原来老百姓都提着篮子到镇上去卖,价格很低还卖不出去。我想这样不行,就开始转向销售。”尹盼盼说,自己到全国去跑市场,慢慢有了起色。后来,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墩集草莓有了名气,外地收购商在本地招代理,逐渐有了一批草莓经纪人。

    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优质草莓送到各大城市,墩集镇培养了50多名头脑灵活的草莓经纪人,联系金色庄园、百果园等知名销售企业,对接各大城市果品批发市场。同时,引进宿州臻香电商营销公司,培养一批电商主播,将墩集草莓卖到全国各地。

    墩集镇党委书记徐莉告诉记者,卖草莓的同时,镇里明确了草莓产业“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细”的三产融合发展思路。

    每到周末,墩集的草莓大棚里,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游客不断,周末人更多,大棚里将近一半的草莓直接采摘销售了。”于敏说。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墩集镇扎实推进草莓园区环境改造提升,新建草莓文化广场一处、草莓和谐大道一条,添置草莓景观小品20多个,着力提升墩集草莓的“网红”特质。去年春季,草莓园区接待采摘、直播等游客5000多人次。

    据徐莉介绍,该镇打造红草莓、黑玉米、绿西瓜、白稻米、金绞瓜的“五彩墩集”,把草莓文旅与石龙湖湿地、霸王古城等旅游景点有机融合起来,构建吃有草莓、玩有采摘、看有美景的和美乡村,争取早日把墩集建成长三角优质草莓供应基地、特色农旅休闲康养基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