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砀山县:“秸秆变肉”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凯发k8一触即发

    发布日期:2024-01-08 08:49 来源: 中安在线编辑:李艳龙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日前,走进位于砀山县周寨镇孙集村的安徽省田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养羊场,只见羊群悠闲地吃着饲料,不时传来“咩咩”声。公司负责人田卫东正在养殖场里检查湖羊的吃食和生长情况。

    “我们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标准化示范养羊场’,不但设施齐全,养羊技术也先进。”田卫东自豪地说,“同样是养羊,我们的养殖成本始终比别人低40%,一头羊就能多赚300多元,一年能多赚1000多万元哩。”

    在周寨镇,说起田卫东,大家都夸他是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养羊行家。那么,他养羊有哪些诀窍呢?

    众所周知,砀山县是水果种植和加工生产大县,水果加工厂很多,果皮、果叶、果渣这些边角料极为丰富。在一次喂养时,田卫东突发奇想:如果用这些废品作为饲料来喂羊,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变废为宝,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养殖企业中,饲料的成本占70%。如果饲料成本降下来,养殖成本也就降低了。”田卫东立即找到砀山县一家水果加工企业。该企业年加工鲜果量上万吨,产生的果渣、果皮等废品让企业非常头疼。双方一拍即合,顺利达成合作处理果渣废品的协议。

    刚开始用果渣喂羊,出现了羊拉肚子的现象。经请教养殖专家,才知道原来是果渣酸度较高引起的。

    虽然果皮、果叶、果渣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对养羊有很高的饲喂价值,可怎样才能解决酸度高的问题,做到物尽其用呢?

    在养殖专家的指导下,田卫东把果渣、植物秸秆和豆粕等掺和成混合饲料,并反复试验,调整饲料配方比例,最终形成果渣等边角料占40%、植物秸秆占40%、豆粕精饲料占20%的饲料配方,再发酵15到20天,就成了羊爱吃的饲料。

    现在,他自己配制的羊饲料经发酵后,有一股水果的酸味。“这种饲料羊特别爱吃,平均起来,一只大羊一天吃4斤,一只小羊一天吃2斤,比之前吃得多,所以长得也快。”田卫东说,“饲养成本也得到极大节省,以前一只羊一天的饲料成本在3.4元左右,使用废果渣和植物秸秆的饲喂方式后只需要2元,成本节省了40%。”很快,这种饲喂方式在砀山县推广开来,当地养殖户都跟着学起来,有效提高了养羊效益。

    总结多年的养羊经验,田卫东说:“养殖也要讲究科学,不能光靠老法子,该学习改进的一定要改进。”

    除改良饲料外,公司还采用种养结合、变废为宝、循环发展模式,对每年产出的一万多吨羊粪等废弃物做到物尽其用。这些羊粪通过收集、堆积发酵等处理后,转化为生物有机肥。除了卖给种植户以外,其余的有机肥作为公司种植基地的肥料。基地主要种植青贮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对玉米秸秆青贮、微贮等技术加工,转化为养羊的优质饲料。这样,用废弃果渣和植物秸秆喂羊,就实现了“秸秆变肉”。

    养殖成本降了下来,田卫东和儿子田耕还注重培育优质羊新品种。田耕投资260万元引进130只澳洲白种公羊,并优选1500只母湖羊进行杂交。经过3年选育,成为适合砀山本地养殖的杂交澳湖羊新品种。第一批杂交澳湖羊出栏后,一下就在砀山养羊圈里火了,不仅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还高出5%,且肉质有明显提升,一只羊能多卖360元。很快,砀山县的养羊户都跟着田耕养起杂交澳湖羊,共改良10多万只。

    砀山县是安徽省养殖大县,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突出政策引导支持、适度规模养殖、良繁体系建设、种养循环利用,着力推动肉羊、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秸秆变肉”计划,围绕秸秆饲用、良种繁育、品牌建设等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肉羊、肉牛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通力打造皖北畜禽产业新亮点、乡村振兴新高地、共同富裕新模式。目前,砀山县养羊存栏量76万只,年出栏量80多万只,养羊场170多家,其中规模养羊场125家,年产值约16亿元,羊产业跑进乡村振兴“快车道”。

    网站地图